“感谢四会法院为我们公司提供宝贵建议,不但成功解决了拖欠工人工资的问题,还为公司拓宽了企业市场渠道”,在四会法院调解室外,某医护用品公司的负责人陈某紧紧握住张可立法官的手,对四会法院的善意执行举动连连称赞。这是因为,四会法院不仅成功执结涉41名工人工资的劳动争议案件,同时还为企业“号脉问诊”,对症下药,企业发展得以延续发展。
今年5月,某医护用品公司里的18名员工因被拖欠工资问题发生纠纷。经过劳动仲裁,该公司应付工人工资合计约19万元。由于该公司未如约履行义务,工人们无奈向四会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张可立马上对该公司进行了财产调查,发现该公司名下账户并无可供执行的资金。于是,张法官携同跟案书记员杜建璐前往该公司进行线下调查,并现场与企业负责人及工人代表召开协调会。
“公司本是行内技术领头羊,因原厂在2019年一场意外火灾致使元气大伤,后搬至肇庆高新区投产投建后,正准备东山再起时,又遇上三年疫情。公司从原本源源不绝的订单量到货物积压难以出口,更欠下厂房租金近150万元。目前公司生命线已经岌岌可危,我们管理层也在积极想办法,因此公司并不是刻意拖欠工人的工资,而是没有办法回到正轨”,在协调现场,该公司高管陈某讲述了公司的经营状况。
经过现场深入调查,张法官发现陈某所言属实,该公司工厂内确实积压着大量医护用品,同时又因欠付外地供应商货款导致厂内一批机械设备已被外地法院查封。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欠付数月厂房租金,房东已多次下发通牒要求该公司尽快清退厂房。
“法官,公司现在这种情况,我们的工资还能要回来吗?”协调会现场,工人们十分焦虑地问出了他们心里一直想追问的问题。
一边是多名追讨欠薪的员工,一边是经营面临严重困境但试图挽救局面的经营者,如果对工厂的设备及货物进行拍卖,一来要轮候处理花费的时间长,二来企业可能会因此难以存活下去。为了尽早兑现工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挽救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张法官经过深思熟虑,在认真评估企业的经营现状及产能水平后,决定为企业“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对此,张法官给企业负责人提出几个建议,一是提醒该公司除了开源节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外,还要积极与房东协商争取再缓几个月租金,尽量争取让公司喘口气;另一方面,建议该公司可以利用四会直播配套完备的优势,寻求与第三方直播公司合作推动积压的库存商品进行线上零售直播售卖;三是主动承担担责,积极与工人代表、供应商等坐下来商谈,开诚布公交代公司经营状况,给出明确合理的还款计划。在反复协商推敲下,该公司负责人对法官的建议照单全收,积极寻求企业“自救”路线。
今年夏天,该公司通过与第三方电商公司合作直播带货,降低成本以快售快出的模式,成功消化一批积压货物,并将第一笔回款用于支付第一批工人的工资约19万元,余下的部分用于偿还的房租、供应商货以及尚在仲裁阶段的工人工资。
一切都在慢慢好转,然而考验仍在继续。
进入10月份后,由于公司的脆弱的资金链再度出现问题,陆陆续续又有23名工人申请强制执行追讨工资。此时,张法官再次来到该公司与工人和老板现场协调,一方面向该公司释法说理,督促其积极履行支付工人工资的义务,另一方面与工人们耐心沟通,分析该公司面临的困境和已经采取的挽救措施,希望工人们给予公司扭亏为盈的机会,共克时艰。在法官的调解下,工人们也理解了公司的难处,愿意一起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今年12月,该公司又将收回的一笔货款26万余元如数支付给23名工人。在年末的最后几天,收到“血汗钱”的工人们,也向多次为本案奔走的执行团队送来锦旗及感谢信。该公司经过几次整改,经营也更加规范,在转亏为盈的道路上也踏前了一步。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今年以来,四会法院新收劳动争议执行案件198件,执结197宗。在切实履行审判执行职能为劳动者追回欠薪981万余元的同时,也积极甄别被执行企业的履行意愿和未履行原因,依法为被执行企业“号脉问诊”,为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增添“能动司法”底色。
(图为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