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对于四会市人民法院大沙法庭的郑法官来说,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工作日。今天要准备开庭审理的是一件离婚纠纷案件,在庭前翻阅案卷的时候,郑法官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诉讼纠纷,更是一次关于家庭、关于情感、关于信任的深刻考验。原告王某与被告钟某是一对已逾花甲之年的夫妻,结婚三十六年,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可开交,走到了诉讼离婚的地步。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如果这件起纠纷解决不好,影响的将是两个家庭的幸福和睦。为更好地解决这起纠纷,郑法官决定采取调解优先的方式处理,并邀请镇大沙镇妇联副主席、大沙镇婚调委成员傅雪冰作为该案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到调解工作中。
家事难断,岁月静好也经不起柴米油盐琐碎的考验。调解刚开始就碰到了“钉子”,原告认为自己为家庭生儿育女,忙忙碌碌付出大半辈子,但被告一直不重视两人的婚姻,不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故坚持要求离婚。而被告则多次回避与法院工作人员的沟通,不愿意面对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看起来要调成的几率变得渺茫。
面对这样的情况,郑法官并没有急于开庭审理,她首先安抚双方的情绪,耐心听取双方的诉求,努力寻找“劝和”的切入点。与此同时,调解员傅雪冰也熟练地发挥多年来妇联工作经验,从情感和家庭责任的角度出发,发挥共情劝导夫妻双方要珍惜多年的感情,多为家庭和未来考虑。在反复沟通过后,夫妻二人态度逐渐发生转变,主动向调解员坦诚双方存在的问题,开始重新审视这段长达三十六年的婚姻。
郑法官见二人其实都有和解的意愿,只是被多年的积怨和误解所困,一时间难以打开心结,于是她“乘胜追击”,抓住双方的真正的情感需求,指导书记员先行草拟调解方案,并继续引导双方,尝试挽救这段濒临破碎的婚姻。
“被告,相爱不易,婚姻更不易,需要夫妻双方用心用经营和维护。既然原告认为你不重视家庭,不承担家庭责任,你是否愿意按照原告要求主动将家庭资产交于原告管理,工资上交,表明你愿意维护这段婚姻的诚意?”
“原告,被告的承诺还是比较有诚意的,你是否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通过持续和深入的沟通,原被告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但在签订调解笔录的时候,原告突然又显得犹豫不决,对着已经制作好的笔录迟迟不肯签名。面对这样的情况,郑法官深知这对夫妻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能轻率的催促原告签名。于是郑法官和调解员傅雪冰再次发挥女性的细腻和耐心,引导夫妻双方回忆起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彼此间的深厚感情。最终,原告放下心结,同意再给彼此一次机会,在调解笔录上签字,表示愿意继续共同生活,被告也承诺在未来的日子里互相理解、支持和关爱。这起离婚诉讼案以和好如初的方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起调解案件的成功,不仅避免了帮助当事人走出婚姻困境,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春节这个对国人具有重要特殊意义的时间点,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家庭温暖。这也充分体现了法院在处理家事纠纷时不应仅局限于机械、冰冷地依法裁决,而是应该以“如我在诉”的意识,通过联动妇联、婚调委等多方力量努力寻求能修复家庭恶劣关系的办法,将“司法温度”能动注入家事审判工作中,兼顾法理与情理并重,确保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图为调解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