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四会市人民法院法官与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调解员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线上巡回庭审+诉中邀请调解”的方式,高效快捷地审理调解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当事人骆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催收无果遂起诉至法院,骆某虽有还款意愿但苦于资金周转不畅,迫切希望能够分期偿还。“这起纠纷的处理,既要考虑群众的实际困难,也要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因案件诉讼内容争议不大,有较大调解空间,为避免刚性的审判执行措施给诉讼双方带来不利影响,承办法官以“线上巡回庭审”的方式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并邀请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的律师调解员和行业调解员在线下协助调解,为纠纷化解增添一臂之力。庭审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联合调解等环节依次进行,整个庭审过程顺利流畅。在承办法官指导下,调解员耐心细致以案释法、列明法条、阐述法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当庭制作民事调解书,赋强调解成果,保障当事人权益,矛盾迎刃而解。
今年1月,在广东、肇庆两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肇庆中支和行业协会指导下,四会市人民法院与四会市司法局、中国人民银行四会市支行、四会市金融行业协会合作共建了全省首个独立于金融机构之外拥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多元解纷平台——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共建单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通过采取立案前委派、立案后委托、诉中邀请等多元解纷方式,加强“诉调对接、调判结合”,率先蹚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新路径。这次“线上巡回庭审+诉中邀请调解”,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作用。通过“线上巡回庭审+诉中邀请调解”联动模式,充分将“判”的刚性和“调”的柔性相结合,在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法官办案、助力群众解纷,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供了新做法和新经验。
一、“人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高效节约司法资源减少群众诉累
调解作为人民法院“排难解纷”“止诉息争”的有力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和减少群众诉累,还能够实现情、理、法相互融合,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四会市人民法院和人行四会支行指导下,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用好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纠纷解决从“线下跑”向“网上办”、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腿”转变,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满足网络时代人民群众对金融解纷的新诉求和新期待。
某公司拖欠银行借款100万元,银行协商无果遂向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提交调解申请,在法官指导下,调解员运用金融和法律知识为双方梳理争议焦点,让公司负责人充分了解逾期还款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在调解员的调解下银行方也表示,因疫情影响公司无法一次性给付款项,愿意主动给予延期还款并减免相应利息。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由四会市人民法院进行网上司法确认,依法保护金融债权。
二、“立案前委派调解+司法确认”,守好纠纷矛盾化解第一道关口
“太感谢了,没想到在家就能把我的事情解决了,不但帮助我免去诉讼之苦,还减轻了还款负担!”2018年11月,卢某向银行借款10万元,后因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短期内偿清款项存在困难,并非恶意逾期还款。卢某系某医院医护人员,长期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且因工作原因上班时间无法接听电话。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调解员利用班后时间,倾听诉求、沟通方案,顺利促成双方达成延期还款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切实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帮助抗疫人员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全面探索开展“立案前委派调解+司法确认”衔接工作,法院将案件委派给化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组织双方协商,金融机构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借款人一定帮扶,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转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就能拿到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该解纷模式省时、省力、省事,还免去了当事人的费用负担,不但能为受疫情影响的借款人纾困解难、减轻负担,也能确保银行的债权有法律保障。
三、“立案后委托+法院调解”,助力诉讼效率提升和公正提速
“不用到法院也能解决纠纷,还提供午间调解方便我们上班族,真是太感谢了。”在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当事人李某说道。李某此前向银行借款59万元,因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还款,银行协商无果遂向法院起诉。四会市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将该案委托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协助调解,在法官指导下,经调解员不懈努力,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调解协议,在审核相关材料后,法院制作了民事调解书,并分别向双方当事人送达。
随着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利益冲突更加易发多发,大量矛盾纠纷直接以诉讼的形式涌入法院,而金融纠纷等适宜调解的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又面临当事人对抗程度强、程序要求严、解决成本高、权益兑现难等问题,不利于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在基层。在这种情况下,“立案后委托调解”可以帮助当事人节约时间和成本,减轻法院的审判压力,切切实实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便捷、更高效、更惠民的纠纷解决渠道,实现“1+1>2”诉调对接模式。
四、创新三级联调,打造“金融解纷促进社会治理”四会样本
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调解体系,是畅通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渠道、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在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肇庆市司法局、人民银行肇庆中支指导下,四会市人民法院、四会市司法局、人行四会市支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分别在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联络点、金融法律服务站,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多元调处、诉讼咨询、网上立案、在线庭审、巡回审判、线上司法确认、法律援助、权益维护、政策宣传等服务,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同时,创新打造肇庆首个县级个人调解工作室,由专业律师团队定期“坐诊”工作室,提供法律咨询,回应群众诉求;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人员、金融工作者力量,通过更丰富的民主形式和更宽广的参与渠道,构建更具活力、更显公平、更加放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培育“青字号”调解,深入探索“网格调解”“联片调解”“下乡调解”“午夜间调解”,线下搭建老幼病残特殊群体调解绿色通道,线上推行高效便捷网络调解服务,引入金融青年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在落实诉源治理、推动繁简分流的同时,有效降低维权成本、破解“案多人少”困境,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截至2022年8月,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已成功调解案件33宗,涉案金额1152.42万元,打造了金融解纷促进社会治理的“四会样本”,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会、法治四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