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四会法院暂停现场开庭和现场诉讼服务,给审判执行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对此,四会法院沉着应对,以居家办公和闭环工作的方式,开启诉讼服务“线上模式”,做到疫情期间审执工作“不停摆”,司法正义“不止步”。
“保障当事人如期参加诉讼是司法为民的应有之义”。梁育锦庭长所带领的大沙人民法庭共有三个审判团队。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受疫情影响,他们通过微信、电话沟通的方式,征求当事人和代理律师意见,积极引导当事人将开庭从“线下”搬到“线上”。为解决案卷不在身边的问题,几个团队决定统一由居住在法庭的法官为其他团队准备线上开庭材料和录入相关信息,其他法官和书记员分别在院机关的图书室、大沙法庭庭审室以及各自居家地点进行网络开庭。在大沙法庭全体干警的团结协作下,全庭在3天内完成了16宗案件的网上开庭,办结12宗案件。“居家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审理案件是法官的职责,保障当事人如期参与诉讼活动是司法为民的应有之义。”梁育锦庭长如是说。
“虽然工作计划被打乱,但该办的案子还是要尽早办”。江谷人民法庭黄建强庭长办理的一起离婚纠纷,原定于11月30日网上开庭,但因疫情防控原因,他不能回到法庭进行开庭。“虽然工作计划被打乱,但当事人对案件快审快判的期待不会变化,该办的案子还是要尽早办”。于是,黄庭长拨通了书记员的电话,让住在法庭的书记员了解了案件的相关信息,梳理了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并登陆“云上法庭”系统进行调试,由于这也是他首次自行在家操作“云上法庭”,他边学习边请教,虚心当起了“学徒”。在开庭当天,黄庭长驾轻就熟地操作系统,通过网络连线书记员和当事人参加庭审,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程序有序进行,全程规范流畅、节奏紧凑,不到1个小时便结束了庭审。同时,他还利用这两天的时间,专心撰写了好几份裁判文书。
“当好大本营‘留守人’,确保法院核心工作有序运行”。“您好,这里是四会市人民法院,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法官助理张可立认真倾听电话那头当事人的诉求,并耐心进行了解答和指引。张可立同志是四会法院的住宿人员。根据院里的安排,他与其他9名住宿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分别进驻到办公室、政治部、财务室、立案庭、执行局等重点岗位或窗口部门进行核心办公,全方位解决当事人在暂停现场诉讼服务期间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当事人的紧急电话不漏接、需要报送的重要信息不漏报。同时,他们还临时承担起“志愿者”的角色,在全员核酸监测中充当引导员、统计员,保障了核酸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闭环工作的3天时间里,专班成员有条不紊地协助做好防疫工作,并处理好日常工作,保障了法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