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会法院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主导的诉源治理格局,聚焦金融、道交案件等多发易发的类型化纠纷,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通过借外力、挖内潜、搭平台、聚合力,打造“法院+”诉源治理品牌,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闭环化解,进一步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为四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四会法院全面落实“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工作要求,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方力量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全面提升诉源治理工作内外合力。
今年1月,四会法院与四会市司法局、中国人民银行四会市支行、四会市金融行业协会合作共建了全省首个独立于金融机构之外拥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多元解纷平台——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在肇庆县域率先蹚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新路径。
化解中心设置咨询受理区、立案区和调解室,配备线上调解设备,除了受理投诉、开展调解、线上司法确认,还提供立案登记、线上巡回庭审、金融法治宣传等服务。截至目前,四会市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已接受咨询381宗,成功化解纠纷20宗,涉及金额900多万元。
此外,为将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的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多领域,今年3月,四会法院联合四会市司法局、四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肇庆市保险行业协会成立“四会市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打造出肇庆首个“责任认定、保险理赔、诉前调解、委托鉴定、司法确认、网上立案、网上开庭”全流程一站式化解平台,有效解决了以往当事人因处理道交事故来回多个部门费时费力的烦心事,真正实现道交纠纷“一门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自揭牌成立以来,四会市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共受理诉前调解纠纷256宗,成功化解210宗,调解成功率达82.03%,平均处理时长为11天。
四会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用好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让纠纷解决从“线下跑”向“网上办”、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腿”转变,满足网络时代人民群众对解纷的新诉求和新期待。
“不用到法院也能解决纠纷,还有法官把关确认,这种办案模式我十分放心”。在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成功化解一宗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后,当事人陈某这样说道。
在此宗案件中,借款人陈某向银行借款280万元,因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还款,银行协商无果遂向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提交调解申请。在法院法官的指导及金调委特邀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积极协商,现场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进行了网上司法确认。法院调解从“上门”到“上网”的转变,让矛盾纠纷化解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
同样的,四会市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依托道交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了法院、公安、司法、保险、司法鉴定机构的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事故当事人可通过在线平台获得事故定责、损失确定、司法鉴定、赔偿调解、法院诉讼、保险赔付等服务,让群众在事故处理的“开端”能享受到“终端”的司法服务,有效化解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调解难、理赔难、诉讼难的“三难”问题。
目前,四会市人民法院、四会市司法局、人行四会市支行分别在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金融法律服务站,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多元调处、法律援助、权益维护、政策宣传等服务,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化解中心现有的五支调解队伍涵盖2名法官及法官助理、6名专兼职调解员、3名个人调解工作室成员、2名特邀调解员、168名特聘调解员。
此外,四会法院还专门指派道交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在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进行挂点指导及负责诉调衔接工作,确保调裁标准的统一;各共建单位还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两个中心运行情况,在机构、人员、场所、经费等多维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各解纷平台的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
下一步,四会法院将继续秉持法治思维,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坚持重心再下沉,诉讼端口再前移,持续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最大限度采用非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切实为百姓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会、法治四会作出法院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上一篇:
肇庆法院:构建多元解纷“共同体”下一篇:
四会法院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