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阖家团聚,与亲朋好友聚餐,喝酒助兴是常态。但饮酒者要量力而行,组织者也要妥善劝酒、合理的注意,预防意外。近日,我院联动四会市东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20天成功化解一起因饭局酒后死亡引发的纠纷,由组织者赔偿死者亲属10万元,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使涉事双方达成谅解。
聚会喝酒引发悲剧
“兄弟,今天我生日,我组个老乡局,咱们出去聚一下”,2023年10月30日,小李受邀参加老乡小吴组织的生日宴。晚宴上,几个朋友推杯换盏,猜拳行令,兴致越来越高,酒过三巡后,豪爽的小李很快喝完将近1斤白酒。晚上8点左右宴会接近尾声,小李已走路摇晃不稳,踉踉跄跄地和朋友们告别,小吴怕小李喝多,遂委托朋友将小李送回家。
到家后不久,小李又在小吴的邀请下继续出去吃宵夜。席间,小吴问“兄弟,没有醉吧”?小李说“放心,今天大家开心,我酒量不在话下”,遂又开怀畅饮啤酒。
宵夜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后,小吴将醉酒后的小李送到家后离开。凌晨时分,因小李呕吐,妻子小张照料一番后即带着孩子在隔壁房间睡觉。
次日早上,妻子因无法叫醒小李,赶紧拨打“120”急救。但经历抢救后,小李再也无法苏醒。2023年11月19日,经广东省中医院诊断,小李因急性酒精中毒、重症肺炎等病症而抢救无效死亡。
协商无果亲属索赔
因小李的死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小李的家人要求小吴赔偿无果,到四会市东城街道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当日,中心便组织东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召集当事人调解。
“第一场酒局他已经喝了一斤白酒,醉的这么严重了,你还叫他继续出去喝啤酒,孩子才6岁,父亲也要赡养,你要付全部责任?”妻子小张声泪俱下地哭诉。
“我们约小李一起聚餐,他能喝多少自己应该最清楚,我们并没有劝他喝酒,两次酒局结束都是我送回家的,回家后如何,我没有办法照顾到啊。”小吴也想不通,好朋友聚餐,最后闹出人命,自己也很无辜。
因双方争执不下,调解工作一直无法找到突破进展。调解员便通过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联系到法院法官,在法院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采取先安抚再调解的方式,先缓和现场剑拔弩张的氛围,再对双方开展“面对面”“背对背”释法说理调解。
“小李作为成年人,应当知道自身酒量以及醉酒带来的健康风险,但其放任这种风险的存在,在饭局上大量喝酒,自己存在主要过错”“而小吴,作为两次酒局的组织者,对有醉酒可能的人有适当的提醒和劝阻义务,在第一次酒局结束后不应该再次组织醉酒的人饮酒,加重风险的产生,两次组织饮酒的行为对小李产生意外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存在次要责任”。因各方责任如何负担和赔偿金额如何认定是难点,法官详细向各方解释了《民法典》及司法解释中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
“因小李正在青壮年,要计算20年死亡赔偿金;孩子才6岁,没有生活来源的父亲不满60岁,分别要计算12年和20年被扶养人生活费,计算标准分别为……”
从人情到法理,调解员循循善诱,小吴愿意接受调解和赔偿。法官再从法律规定、责任分担的界定,到赔偿金额一一厘清,各方当事人均清晰的认可了赔偿金额,最终双方达成人民调解协议,由组织饮酒者小吴对小李亲属的各项经济损失承担10万元赔偿。
为进一步强化履行效果,法院立即对该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不到20天,纠纷化解成功。
“豪饮”风险,法官给您提个醒
每个饮酒者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酒量要有清楚的认识,在饮酒过程中不要强行劝酒、酗酒。 在饮酒过程中应当提高危险防范意识,注意饮酒量,重视潜在的风险,酒后一定杜绝驾驶机动车等危险行为。
对于组织者或共饮者。在饮酒过程中应当对酗酒者进行适当的提醒和劝告,不要斗酒或刺激人喝酒;对于醉酒者要安全护送回家中或居所,出现醉酒者神志不清或意外情况时,及时送至医院治疗;对于饮酒的朋友,务必阻止驾驶机动车。
聚餐饮酒,自身要量力而行,共饮者或组织者,要互相照顾,不要让意外成为亲友反目的导火索,让悲剧上演。